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及再生資源利用
·景觀生態修復集成技術
一、微生態環境的調理是黑臭水體治理的關鍵!
以土著微生物菌群結構調節為核心,逐步創造適宜當地水生動植物生存的微環境,建立微生物-藻類-原生動物-大型底棲動物-沉水、挺水植物-魚類的多功能物種協調共存的生態系統,構建物質良性循環、能量穩定傳遞的食物鏈,恢復并強化水體自凈功能,實現水體對污染的自我消納。
二、集成技術運用
控源截污、美化周邊環境、打造景觀河道 :
1.土著微生物菌群篩擴
2.繁生態石欄栽植系統
優化河道微生態環境,控制藻類、消除黑臭:
1.固定化微生物載料
2.土著微生物菌群功能
塑造生態涵養區,增強河道自凈功能應急處置,快速處理突發污染:
1.強化生物曝氣組合裝置生態石欄栽植系統
2.仿生植物系統
·土壤修復技術
一、污染土壤修復異位常溫解吸技術
原理:常溫解吸修復技術是在密閉系統內,利用翻拋作業設備對規則碼放的污染土壤進行人為擾動和翻拋,通過增大污染土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孔隙度,在良好的通透性條件下,利用抽氣系統,使吸附于土壤中的污染物在濃度梯度的驅動下揮發進入土壤氣,使土壤得以修復。1、 技術工藝簡單,國內已經成熟運用,多家環保企業可以運作 2、異地修復,運輸量大,運輸途中的污染擴散。 3、修復工藝需要人工輔助,處于密閉環境,人力支出,勞動強度,安全性均不理想又造成大氣污染風險,不能抵抗二次污染。
二、污染土壤原位熱脫附修復技術
原理:原位熱脫附技術(ISTT)是污染土壤原位修復技術中一項重要手段。原位熱脫附技術是將污染土壤加熱至目標污染物的沸點以上,通過控制系統溫度和物料停留時間有選擇地促使污染物氣化揮發,使目標污染物與土壤顆粒分離、去除。
1、國內剛于去年引進,技術剛通過檢測,有待工程應用檢測
2、去污工藝復雜,需要各類大型設備,甚至搭建設施龐大
3、去污過程要達到各種有機污染物的沸點,電加熱處理,能耗過高,廢氣收集系統無法完全保障排放達標
4、原位熱脫附技術在美國應用,前期工程三年,后持續多年地下水達標,完全消除需要二十年
5、高溫蒸汽,高溫土壤加熱,需要建立隔離區
6、只能去除有機污染物,無法保證無二次污染發生。
·土壤修復案例
1、錳礦地區重金屬電解錳廢渣及尾砂治理一期工程
錳礦地區重金屬電解錳廢渣及尾砂治理工程,項目對錳礦地區歷史遺留的約60萬m3、對電解錳渣堆、錳礦電解渣堆、尾礦庫散堆電解渣、錳礦電解渣堆的尾砂進行清運、原位封場及生態恢復;對清運至填埋場的廢渣進行安全填埋、封場及填埋場的生態恢復。項目采用EPC總承包建設,項目于2016年5月通過環保驗收。
2、重金屬污染底泥治理工程
重金屬處理項目;
設計處理規模:約40000m3
處理要求:
1、湖底淤泥經過高溫好氧發酵堆肥固化后,作為景觀復合微生物肥料使用要求,重金屬含量達到《肥料中砷、鎘、鉛、鉻、汞生態指標GB/T23349-2009》和《復合微生物肥料NY525-2012》要求。
2、肥料作滲濾液實驗,滲濾液指標符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質項目施工現場標準GB3838-2002》III類水質標準。
西側重金屬污染底泥治理工程
項目施工現場
·固態高分子脫硝技術與工藝
適用于各種鍋爐脫銷
75t/h鍋爐高分子脫硝裝置
一、高分子脫硝工藝流程
A.高分子反應劑儲運系統:通過人工投加脫硝反應劑,進還原劑儲罐,
B.通過對鍋爐煙氣精度計算:提供脫硝所需還原劑的量;
C.通過粉體輸送系統,將還原劑粉體送入管道
D.借助羅茨風機動力:將還原劑送到分配模塊;
E.分配模塊:分配還原劑到每支噴槍,控制霧化;
F.噴槍裝置:分散霧化還原劑。
二、脫硝案例介紹
項目名稱:****糖業有限公司
鍋爐機組參數:
鍋爐編號 |
1#/2#/ |
鍋爐容量 |
75T/H |
鍋爐型號 |
DHL58- 1.25/130/70 |
鍋爐類型 |
循環流化床 |
鍋爐廠家 |
太原鍋爐廠 |
脫硝機組參數 |
數據 |
脫硝反應劑 |
高分子反應劑 |
鍋爐數量 |
2臺 |
鍋爐型號、燃燒方式 |
循環流化床 |
燃料 |
煤 |
鍋爐負荷 |
70~90% |
NOx初始濃度, mg/Nm3 (干態,6% O2) |
< 350 |
PCR處理后的NOx控制濃度, mg/Nm3 (干態,6% O2) |
< 85 |
脫硝(NOx)效率, % |
85% |
平均氨逃逸 NH3 Slip, ppm, |
≤ 5 |